面辅料展|解析多通道环锭纺纱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在纺织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纺织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纺纱领域,由于新型纺纱技术在自动化、速度与生产流程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对传统环锭纺造成了很大冲击。近年来,环锭纺纱通过不断创新,各种性能、风格各异的花式纱线层出不穷,环锭纺纱越来越具有时尚化、多样化,显示出环锭纺仍然具有较大的生命力与市场空间。下面面辅料展小编就带你走进多通道环锭纺纱技术。

细纱机多通道纺纱技术就是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借鉴了花式捻线机技术的技术特征,结合环锭细纱机特点进行适当的改造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所谓多通道纺纱,指的是在细纱机牵伸区中,采用多根粗纱喂入、多根粗纱的牵伸独立控制,然后集聚、加捻形成一根纱线的纺纱方法。细纱多通道纺纱技术,与赛络纺、AB 纱、竹节纱等纺纱技术存在较大的不同,形成的纱线结构、风格特点差异很大,为纱线产品开发提供了较大空间。目前,实际应用最多的是双通道纺纱技术,三通道纺纱因为技术问题尚处于试验阶段。

1.面辅料展解析双通道纺纱技术

根据不同的牵伸机构,细纱双通道纺纱技术存在三种形式,且各有特点,技术比较成熟,特别是后罗拉式、前后胶圈式两种双通道纺纱技术在纺织企业中应用较广。

1. 1 后罗拉式双通道纺纱

1. 1. 1 纺纱原理

后罗拉式双通道纺纱技术是最基本的一种多通道纺纱方法,在三罗拉牵伸机构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改造形成。其纺纱原理是:采用两根粗纱喂入,主纱从中罗拉处连续喂入,经过中罗拉与前罗拉组成的主牵伸区牵伸,拉长拉细形成主纱;饰纱从后罗拉喂入,后罗拉间断转 动,把饰纱间断喂入中罗拉,再经过中罗拉与前罗拉组成的主牵伸区牵伸,最后与主纱在前罗拉加捻三角区处被捻入主纱形成一根纱。

后罗拉式双通道纺纱机构中三根罗拉的传动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中罗拉、后罗拉的传动分别采用两个伺服电机独立控制,这种方法牵伸倍数调整完全数字化;另一种是中罗拉与前罗拉之间采用齿轮传动,后罗拉的传动采用伺服电机独立控制,与竹节纱的传动系统类似。

1. 1. 2 纱线特点

后罗拉式双通道纺纱方法是以一根连续喂入的纱为主纱,以一根间断喂入的纱作为饰纱,饰纱断断续续附着在主纱上形成点缀,如果两根 纱线的颜色不同就会形成段彩,段彩处因为附着饰纱形成粗节,类似于竹节纱结构,所以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纱线成为段彩竹节纱。这种段彩 竹节纱在颜色特征上,主要通过饰纱间断附着、 加捻形成段彩,而这种段彩在纱线径向上是泾渭分明的两元结构,类似于AB 色纺。由于后罗拉式双通道纺纱系统中,饰纱通过后罗拉喂入后, 再经过中、前罗拉牵伸形成纱线,饰纱的牵伸倍数较大,因此饰纱的长度较长。

1. 1. 3 存在的问题

由于后罗拉式双通道纺纱系统中,主纱通过中罗拉喂入经过前罗拉牵伸形成纱线,与传统细纱机相比,主纱只经过一个牵伸区(即单区牵伸)完成牵伸与定量控制,没有经过后区牵伸。因此 对主纱的粗纱工艺设计存在一定的要求,需要适当降低粗纱捻系数,同时单区牵伸也会影响纱线条干均匀度,有利的是后罗拉式双通道纺纱技术 生产的类似竹节纱纱线对条干均匀度要求不高。

在纺纱过程中,饰纱从后罗拉间断喂入,经过中、前罗拉牵伸后从前罗拉钳口处输出,在前罗拉加捻三角区,一方面由于断头吸棉笛管的吸风作用,导致饰纱易被吸棉笛管吸走形成饰纱缺失;另一方面由于主纱、饰纱的平行分布导致加 捻三角区宽度较大,饰纱还存在纱头、纱尾以及粗细不一,在加捻三角区主纱与饰纱通过加捻结 合在一起时,饰纱在捻接处纱体蓬松、毛羽较多。由于这两方面原因,导致纱线质量不高,严重影响纱线的使用和面料品质。同时饰纱缠绕胶辊、 胶圈较多,影响饰纱设计的准确性。

针对上述问题,利用集聚纺气流集聚原理,可以有效解决饰纱蓬松、缺失的问题,对于饰纱与主纱结合的紧密性也有所改善。因此,目前细纱多通道纺纱装置都配套进行气流集聚式集聚纺改造。集聚纺改造的目的是保证两根输出纱线能够紧密集聚形成一根纱,避免被吸棉笛管吸走,而且集聚纺的集聚作用可以改善主纱、饰纱结合处的毛羽。

1. 2 前后胶圈式双通道纺纱

1. 2. 1 纺纱原理

前后胶圈式双通道纺纱机构是在细纱机三罗拉牵伸的基础上,中、后罗拉分别采用伺服电 机独立传动,摇架机构保持不变。与传统细纱机三罗拉牵伸系统相比,中、后罗拉处 需要进行较大的改造,主要改造部分包括:把中罗拉处上、下胶圈的宽度减少一半,利用留出的 空间,在后罗拉与中罗拉下销之间设置后下胶圈,在后胶辊与中罗拉上销之间设置后上胶圈,把中铁辊加工成阶梯结构避免中罗拉转动带动 后胶圈。通过改造,前胶圈由中罗拉传动,与后罗拉式双通道纺纱机构罗拉构成一个牵伸区;后胶圈由后罗拉传动,与前罗拉构成一个牵伸区;两个牵伸区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前后胶圈式双通道纺纱采用两根粗纱喂入,一根粗纱从后罗拉处喂入经过后胶圈牵伸区牵伸后从前罗拉输出,另一根粗纱从中罗拉喂入经过前胶圈牵伸区牵伸后从前罗拉输出,两根纱线 在前罗拉钳口处加捻并合形成一根纱。由于两个胶圈牵伸区相互之间完全独立,两根纱线没有 主纱、饰纱之分。与后罗拉式双通道纺纱系统相类似的是,为了保证两根纱的汇聚、并合效果,防止饰纱被吸棉笛管吸走,减少纱线毛羽,前后胶圈式双通道纺纱系统也需要配置气流集聚式集聚纺纺纱系统。

1. 2. 2 纱线特点

由于前后胶圈式双通道纺纱采用两根粗纱喂入,两个牵伸区相互之间完全独立,两根纱线 没有主纱、饰纱之分,两根纱线可以进行完全独立的自由设计,为纱线设计、产品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针对前后胶圈式双通道纺纱系统的 特点,可以设计一系列结构不同、风格多样的新型花式纱线。

等线密度渐变段彩纱。等线密度渐变段彩 纱利用前后胶圈式双通道纺纱系统上两个相互 独立的牵伸区,A、B 两根粗纱轮流喂入形成 A、B 两个线密度相同的纱段,在集聚纺网格圈处把 A、B 两个纱段聚合连接起来,再经过加捻形成一根 等线密度渐变段彩纱,在 A、B 两个纱段连接处存在一个渐变过渡段以保证连接牢固。等线密度 渐变段彩纱的结构特征是两种颜色纱线间断轮流形成一根纱线,一段是一种颜色纱线,一段是另一种颜色纱线,两种颜色纱线交错间隔,线密 度相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段彩纱。这种段彩纱在结构上可分为三段:A段、AB过渡段、B段。因此纱线颜色实际上存在三个颜色 :A色 、AB色、B色,循环往复。

变化结构段彩纱。变化结构段彩纱是在前后胶圈式双通道纺纱系统上,利用两个相互独立的牵伸区,采用 A、B两根粗纱轮流变速喂入,A 粗纱单独喂入形成 A纱段,A 粗纱、B粗纱同时分别喂入形成 AB 纱段,B粗纱单独形成B纱段,三个不同颜色的纱段相互循环往复形成一根粗细均匀的纱线。这种纱线一段是 AB纱结构,另外两段是段彩纱结构,实现了纱线结构的不断变化,形成似 AB 纱又非 AB 纱的段彩纱,此处 AB纱段不是渐变段彩纱的 AB过渡段,AB 过渡段是 为了保证 AB 两段纱线正常衔接而出现的一根纱逐渐变粗、另一根纱逐渐变细的纱段,AB 纱段是两根纱粗细基本一致的 AB 纱。这种变化结构的段彩纱既具有段彩纱又具有 AB纱的结构特征,是在等线密度渐变段彩纱基础上开发出来一种新型纱线。

翻转段彩纱。翻转段彩纱是在前后胶圈式双通道纺纱系统上采用 A、B 两根粗纱喂入,先以 A 粗纱为主纱连续喂入时,以 B粗纱为饰纱间断 喂入,形成段彩竹节纱;再以 B粗纱为主纱连续 喂入时,以 A 粗纱为饰纱间断喂入,形成段彩竹节纱;A、B 两根粗纱的喂入方式轮流进行对换,如此循环往复,前后相接形成一根纱线。这种具有翻转结构的段彩纱,两种颜色纱线交错间隔变化,结构新颖,风格独特。

竹节彩点纱。竹节彩点纱利用前后胶圈式 双通道纺纱系统两个牵伸区相互独立、自主可控的特点,采用 A、B 两根粗纱喂入,以 A 粗纱变速喂入形成竹节纱,B粗纱跟踪 A 粗纱,在 A粗纱加 速喂入形成竹节时 B 粗纱跟随喂入,在 A 纱的竹 节处添加 B 纱,形成竹节彩点纱。由于竹节处 纱线较粗、刚性较大、捻度较少,B 纱附着在表面 比较蓬松,在竹节彩点纱织成的针织面料上,由于竹节处不易弯曲,在布面表现比较明显,而竹节处的彩点也能得到更多展现,彩点蓬松的结构 在布面产生浓淡不匀、漫天飞絮的奇特效果。

双竹节赛络纱。双竹节赛络纱通过前后胶 圈式双通道纺纱系统的两个独立牵伸区,利用数码控制技术分别控制两根粗纱,在两个牵伸区分别采用变速牵伸产生竹节,两根纱在前罗拉钳口处聚合、加捻形成一根双竹节赛络纱。由于双竹节赛络纱中的两根纱都是竹节纱,两根纱的竹节工艺可以分别独立设计,因此双竹节赛络纱具有竹节线的风格特征。在双竹节赛络纱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让两根纱的竹节错位设计,其目的是一方面达到每个纱竹节处都有另一根纱缠绕,这种设计基本避免了竹节处加捻困难,减少了捻度过度向非竹节处集中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竹节处存在另一根纱的缠绕,改善在织造加 工过程中竹节处起毛起球问题。因此,赛络集聚纺双竹节纱获得了类似竹节线的效果,纱线强力不匀得到改善,细纱断头减少。

半竹节赛络纱。半竹节赛络纱是基于前后胶圈式双通道纺纱技术,在双竹节赛络纱的基础 上开发出来的一种结构新颖、风格独特的纱线。半竹节赛络纱存在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利用 前后胶圈式双通道纺纱系统的两个独立牵伸区,一个牵伸区匀速喂入、牵伸形成线密度均匀的纱,另一个牵伸区采用变速喂入形成竹节纱,两 根纱线分别经过集聚纺的两个集聚槽集聚后加 捻形成一根纱线;第二种类型是在前后胶圈式双 通道纺纱系统中,利用两个牵伸区相互独立、信 息互通,在每个牵伸区分别形成竹节纱段、等线密度纱段,两个牵伸区中竹节纱段、等线密度纱段相互交错,即A 纱竹节纱与 B 纱等线密度纱、A 纱等线密度纱与 B 纱竹节纱轮流循环往复,在分别经过集聚纺的两个集聚槽集聚后加捻形成一根纱线。这两种方法生产的半竹节赛络纱虽然纱线结构类似,但是纱线风格完全不同,呈现的色彩也存在较大差别。第一种半竹节赛络纱是由两根纱组成,其中一根是常规纱、一根是竹节纱,竹节纱粗细不一,使整根纱呈现竹节纱的 特点,但是由于纱线竹节处较粗而凸显,色彩与非竹节处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整个纱线呈现似 竹节非竹节、似段彩非段彩的纱线特点。第二种半竹节赛络纱中的两根纱采取竹节纱、常规纱交互设计,相互缠绕,呈现明显的段彩纱特点而实 际不是段彩纱,而段彩的色彩又相互掩映,段彩中有竹节 、竹节中有段彩 ,纱线风格非常奇幻独特。

1. 2. 3 存在问题

由于前后胶圈式双通道纺纱机构是在细纱机牵伸机构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沿用了传统细纱 机的胶圈与三罗拉牵伸系统,把胶圈从宽度方向 均匀分成两个,以中罗拉的上下销为起点分为两 个牵伸区。与后罗拉式双通道纺纱系统相比,前后胶圈式双通道纺纱系统有以下优点:首先喂入的两根纱线没有主辅纱之分,纱线设计的空间很 大;其次两根纱都是单区牵伸,直接经过主区牵 伸,没有后区牵伸,段彩部分长度可以设计较短,控制精确。

由于牵伸机构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导致前后胶圈式双通道纺纱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由于前后胶圈宽度狭窄、长度不一,胶 圈容易伸长、跑偏、变形,在中罗拉与下销处还容 易出现夹胶圈问题。因此,对前后胶圈的张紧度 和平齐度要求较高,也对胶圈的质量提出了较高 的要求。

二是后胶圈为上下销与后罗拉组成的牵伸区关键器材,需要跨越中罗拉,胶圈长而狭窄,中部缺乏上下销的支撑,对纤维须条控制力薄弱;粗纱条随着胶圈运动时容易跑出胶圈。因此,需要提高后铁辊与上销的平行度以及定位的一致性,保证后胶圈中上胶圈张力一致,同时调节后胶圈中下胶圈的张力一致,保证后喇叭口与胶圈 中心位置在一条直线上。

三是由于前后胶圈式双通道纺纱机构两个纺纱通道都是单区牵伸,后区罗拉隔距可以采取较小设计,以减少后胶圈的长度,降低胶圈故障,提高纱线品质与生产效率。

1. 3 辅助罗拉式双通道纺纱

1. 3. 1 纺纱原理

在后罗拉式、前后胶圈式两种双通道纺纱方法中,两根粗纱分别从中、后罗拉喂入,中、后罗拉的传动相互独立控制,而辅助罗拉式双通道纺纱系统主要采用后罗拉分别控制两根粗纱的喂入,再经过中罗拉、前罗拉的牵伸,在加捻三角区处并合、加捻形成一根纱线。因此,辅助罗拉式双通道纺纱系统技术的关键在后罗拉,通过把每个牵伸单元的后罗拉均分成两段,再把后胶辊分割成对应的两个部分与后罗拉分 别构成两个独立的握持点,两个握持点分别控制两根粗纱,运动相互独立。为了实现每个牵伸单元后罗拉处两个握持点运动独立控制,需要对后罗拉进行特殊加工改造。改造的方法是在后罗 拉上安装活套装置,活套装置通过皮带与辅助罗拉连接,后罗拉与辅助罗拉分别由独立电机传动,一根粗纱由活套装置控制,另一根粗纱由后 罗拉控制,两根粗纱控制系统相互独立形成双通道纺纱系统。

辅助罗拉式双通道纺纱系统通过后罗拉分别控制两根粗纱,经过后区、前区牵伸后在前罗拉钳口处汇聚、并合,然后加捻成纱。为了防止单根纱线没有及时被捻入纱体中被吸棉笛管吸走或形成胶辊回花,以及提高两根纱线衔接处的牢度,需要通过安装气流集聚式纺纱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也有通过安装集合器的办法。

1. 3. 2 纱线特点

辅助罗拉式双通道纺纱系统主要是通过后 罗拉分别控制两根粗纱,因此每根粗纱都经过后区牵伸、前区牵伸再形成纱线,每根纱线的牵伸路线与细纱相同,与后罗拉式、前后胶圈式双通 道纺纱系统中单区牵伸相比,双区牵伸对粗纱的捻系数要求高一点,粗纱断纱现象较少,纱线牵伸过程中条干均匀度较好。由于辅助罗拉式双通道纺纱系统对两根喂入的粗纱可以分别独立控制,两根粗纱的喂入完全可以根据工艺的要求进行设计,既可以在匀速喂入与变速喂入之间随 意切换,又可以在连续喂入与间断喂入之间随意切换,产品的可开发空间较大。

1. 3. 3 存在问题

由于辅助罗拉式双通道纺纱系统需要添加一根辅助罗拉,同时在后罗拉上安装活套装置,对细纱机罗拉座、后罗拉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对传统细纱机进行较大幅度的技术改造才能满足辅助罗拉式双通道纺纱系统的技术要求。细纱机技术改造主要包括辅助罗拉的设计与安装、特殊结构后罗拉与活套机构的设计与安装、罗拉座的设计、特殊结构的后胶辊。因此细纱机设备改造任务比较复杂,相对后罗拉式、 前后胶圈式两种双通道纺纱方法而言,设备改造 成本较高。

辅助罗拉式双通道纺纱系统中两根粗纱都 经过后区、前区两个牵伸区,虽然两根粗纱都可以间断独立喂入,但因为牵伸倍数较大导致形成的段纱长度较长,而且存在参数控制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另外,该纺纱系统采用后罗拉两根粗纱独立传动控制,中、前罗拉的传动统一控制,所以 前区的牵伸倍数是统一的,前区牵伸倍数较大,后区牵伸倍数较小,导致两根粗纱在进行变速喂入时,完全依赖于后罗拉的速度调节,而后区牵伸倍数变化范围制约了后罗拉速度的调节范围。因此,该纺纱系统由于机构设计局限,对纱段长度、粗度以及分布的设计存在较大的制约,影响了纱线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2.面辅料展解析三通道纺纱技术

2. 1 纺纱原理

目前,三通道纺纱技术主要采取后罗拉分割法,把细纱机每个牵伸单元的后罗拉均分成三段形成一组后罗拉,相应后胶辊也分为三段,与三 段罗拉组成三个握持钳口,每个握持钳口分别控制一根粗纱的喂入,每段后罗拉的传动相互独立控制;而每个牵伸单元的中罗拉、前罗拉没有分割,中罗拉、前罗拉的传动与后罗拉之间相互独立,可以采用一个传动单元,也可以把前罗拉、中罗拉分别采用独立电机控制。三根粗纱分别由三段后罗拉独立控制,每根粗纱分别经过中罗拉、前罗拉的牵伸,在前罗拉钳口处汇聚并合加捻形成一根纱线。

三通道纺纱系统中,后罗拉分成三段形成相 互独立的传动系统,为了实现三段罗拉传动独立,在后罗拉处安装了两个活套装置。三段罗拉中,左、右两段分别由活套装置控制,中间一段由后罗拉传动,而每个活套通过皮带连接一根传动轴,每根传动轴由独立电机进行传动,三根粗纱的喂入到分别独立控制,形成三通道纺纱系统。

2. 2 纱线特点

三通道纺纱系统采用三段后罗拉分别控制粗纱的喂入,每个纺纱通道中粗纱都需要经过后 区、前区两个牵伸区形成纱线,所以纱线的条干 均匀度较好。三根粗纱的传动系统相互独立,后罗拉速度可以按照工艺设计的要求进行控制,不同粗纱的喂入可以相互切换,使喂入的三根粗纱按照不同的速度进入牵伸区,产生不同的牵伸倍数,实现多种混和比例的变化以及对各纱段的长度、粗度和变化规律的控制,可以形成多种组合、品种丰富的纱线。以下几种纱线是三通道纺纱系统比较典型的纱线设计。

2. 2. 1 三色段彩纱

利用三通道纺纱系统中三个独立的纺纱通道,每个牵伸单元中三段后罗拉轮流喂入粗纱, 经过牵伸后在前罗拉钳口处集聚,再加捻形成一根由三种纱分段组成的三色段彩纱。其结构特征是三种颜色纱线间断轮流形成一根纱线,三段纱线颜色与原料可以独立设计与控制,三种颜色纱线交错间隔,形成独特的花式效果。这种纱线在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颜色纱段与三个过渡段共六段,彼此循环往复,构成一根三 色段彩纱。由于每个纺纱通道是相互独立控制,每个纺纱通道都可根据工艺要求进行独立设计。因此,三色段彩纱中不同纱段的纱线密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而每个纱段的线密度也可通过改变后罗拉速度实现变化。所以可通过不同纱段线密度不同设计形成竹节效果,也可通过每个纱段线密度的变化设计形成竹节纱,三色段彩纱线的可设计性强,产品丰富多彩。

2. 2. 2 三色段彩变色竹节纱

三色段彩变色竹节纱是在三色段彩纱基础上,结合段彩竹节纱技术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段彩纱。段彩竹节纱是主纱连续喂入、辅纱间断喂 入,辅纱间断附着在主纱上既形成段彩又形成竹节。利用三通道纺纱系统中,三根粗纱的喂入相互独立、自由可控的特点,在三根粗纱中轮流一根喂入前后相接形成主纱,另外两根粗纱间断轮 流喂入形成辅纱,主纱与辅纱经过牵伸、并合、加捻形成一根纱,这就是三色段彩变色竹节纱。

由于主纱采用三种颜色纱段按照设计的规律前后相接而成,其颜色是不断变化的;辅纱也是利用三种颜色的纱线,在后罗拉的控制下形成 长度、粗细不同的纱段,间断附着在主纱上形成竹节,辅纱的颜色也是不断变化的,主纱与辅纱的颜色相互轮换。因此,这种纱线颜色在不同的 工艺设计中呈现出多种变化,风格多样。

2. 2. 3 复合结构多彩纱

基于三通道纺纱系统的特点,通过对三段后罗拉转动的控制,结合纱线牵伸、集聚、加捻原理,可以形成多种结构各异、风格不同的新型花 式纱线。复合结构多彩纱就是通过对后罗拉运动进行设计生产出的一种新型花式纱线。

在三通道纺纱系统三段独立控制的后罗拉中,利用数字化控制技术,对三根后罗拉与后胶辊握持的粗纱喂入状态进行分别控制。复合结构多彩纱就是在喂入的三根粗纱中,主纱采用三根粗纱轮流组合两根同时喂入,形成类似 AB、BC、AC 三种纱段相互循环;辅纱(第三根纱)粗纱采用间断喂入的形式,附着在主纱上形成段彩。由于三根粗纱轮流两两组合,所以第三根纱不是固定的,而是两两组合后剩下的那根纱。

因此,复合结构多彩纱中主纱的颜色是不断变化的,这种颜色变化既不是泾渭分明,又不是模糊不清,而附着在主纱上的段彩颜色也是不断变化的,与主纱的色彩既冲撞又区分,产生十分 丰富多彩的变化,实现了纱线材质与色彩的多样 性变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开发水平。

2. 3 存在问题

相对于传统细纱机的传动系统,三通道纺纱系统中后罗拉分成三段,相互独立传动,所以三通道纺纱系统中需要增加两个传动单元,重新设 计罗拉座便于安装两根传动轴;同时,分成三段 的后罗拉需要安装两个活套,为了保证活套的顺利安装,后罗拉的结构必须进行较大的改变,因此需要重新设计满足使用要求的后罗拉。

由于同时喂入三根粗纱,三根粗纱分别位于三段后罗拉的中心位置,牵伸过程中三根粗纱之间相互距离较大,一方面边缘纤维容易滑移出牵 伸区,另一方面不利于在前罗拉钳口处的聚合, 所以需要安装集棉器以改变粗纱须条的位置,缩小相互之间的距离。根据三通道纺纱系统中不 同位置对集棉器的功能要求不同,目前设计有两种集棉器,一种是后集棉器,安装在后罗拉与中罗拉之间,主要目的是缩小粗纱间距;另一种是前集棉器,主要安装在前罗拉钳口处。前集棉器 有两个作用,一是减小三根须条间距以降低张力 差异,防止单根须条断头;二是提高不同须条之间集聚并合的牢度,提高不同须条段与段之间的 接合强度,保证聚合后的须条能够顺利完成加捻成纱,降低纱线断头率,防止纱段被吸棉笛管吸走或者形成飞花。由于前集棉器在纤维的集聚过程中,纤维是被动集聚,聚合的牢度与效果存在不足,所以在前罗拉处安装气流集聚式集聚纺装置,重新设计异形管吸风槽,利用气流作用与网格圈的运动,达到纤维的主动集聚,有利于改善集聚效果,提高纱线质量。

三通道纺纱系统与辅助罗拉式双通道纺纱装置相类似,都是利用后罗拉独立传动实现对粗纱的控制,每根粗纱都经过两个牵伸区,所以段纱长度较长、粗度调节范围较小的局限,对纱线产品的开发产生较大限制。

3.结语

多通道纺纱技术是近年来基于环锭纺纱技术上的重大技术创新,也是基于PLC控制技术与多电机传动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纺纱方法。随着多通道纺纱技术的逐步改进与完善,所纺纱线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多通道纺纱技术逐渐被纺纱企业所接受,应用越来越广泛。面辅料展小编觉得,多通道纺纱技术改变了传统细纱机单一喂入方式,实现了多元喂入,为纱线结构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为纱线产品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环锭纺纱机的技术进步。